2011年底,Linux内核开发人员开始研究一种新方法,用于启动基于EFI系统的Linux。该方法将Linux内核变成一个EFI应用程序。一旦被加载了,该内核将接管计算机,在严格意义上有效果地绕开/忽略启动加载器(boot loader)的需求。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缺点,这些优缺点将在本文中详细阐述。(如果你对技术的细节感兴趣,请阅读 Linux Kernel Mailing
List thread on this topic.)
什么时候使用Kernel's EFI Stub
Loader
Linux 内核的EFI stub loader有很多特性,有些是正面的,有些是负面的:
在某种意义上讲,EFI boot loader是内置于内核中的,因此内核必须是在一个EFI可以读取的分区中,通常是EFI系统分区(ESP)。就像你使用ELILO一样,这会增加ESP的尺寸要求。也可以通过使用第二个FAT分区或EFI filesystem drivers来变通的解决该问题。
如果想使用初始化的RAM盘(initrd),并且这个盘的内核启动有自己的stub loader, 那么EFi就必须能够读取stub loader 和内核。这与正在使用ELILO一样,会增加对ESP的大小要求。
你必须有办法将内核参数传递给内核,比如initrd的名字和root filesystem的位置。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:在建立内核的时候嵌入参数;或者在EFI 外壳(shell)的命令行中输入该选项;也可以通过启动管理器(boot manager)传递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启动管理器都可以传递任意选项,比如 rEFIt就不可以。
从理论上讲,让内核直接从EFI启动可以改善内核初始化计算机硬盘的能力。至于实际中是否有提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EFI stub loader 被添加到内核3.3.0,成为3.3.0特性。如果使用较旧版本的内核, 就需要将内核做下修补。2013年初,Fedora 17,OpenSUSE
12.2 和Ubuntu 12.10都使用包含EFI stub loader 的内核。所以我相信其他的发行版(distribution)也会这样,但是,依然会有一些版本(对升级内核持保守态度的)会继续使用3.3.0之前的内核。当然了,该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善的。
提示:如果将日志(journaling)禁用了,就可以将Linux/boot 分区放到HFS+上。也可以在Mac的ESP上使用HFS+,这时,将日志(journaling)禁用了,从LINUX读取filesystem会更简单。这个两种不太寻常的方式都可以更简单的升级和引导EFI
stub支持的内核。但是,绝大多数版本(distribution)的安装程序不支持这个配置,所以必须在使用传统的安装方法后再建立。
该方法的可靠性还尚不确定,但是我的最始测试结果是很乐观的-----进行了7次测试,都可以成功启动,其中只有一次出现奇怪的(也可能是很重要的)警告,发生在32位的Mac Mini上。可以从Mac OS X HFS+分区上启动LINUX kernel EFI stub loader,但是在F ESP's FAT32
filesystem上不能启动。使用ext2fs和ReiserFS(采用的是rEFIt 和rEFInd),可以成功启动这两种文件系统。尽管如此,从FAT ESP是不能启动的,这使设置变得复杂化。局限依然存在,但用内核stub loader的成功率远高于任何其他的EFI boot loader, 与之成功率接近的是ELILO和GRUB Legacy。另一个关于可靠性的问题是,对初始Ram盘的规格要求很高。
关于上一点提到的警告(希望是暂时的),有用户报告了some3.7x和3.8x内核EFIstub loader 的问题。该问题出现时,内核就停止引导。Mac 和联想的用户似乎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,Arch Linux用户受此问题影响最大。因为他们都倾向于使用最前沿的内核并且比其他版本(distribution)的用户更愿意使用EFI stub loader. 可以点击这里 this thread查看更多关于此问题的讨论。令人奇怪的是,一个版本出现这个问题后,下个版本就不会出现;一些用户(并不是所有的用户)可以通过转换引导管理器或者引导管理器的编译方式来跳过此问题。这是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问题,EFI stub loader 的主要开发人员都知道这个情况。
尽管一些3.7x 和3.8x内核依然受此问题困扰,但是该方法在最近发布的版本上都运行正常。EFI stub loader 在与 rEFInd 或 gummiboot在一起使用时效果最好,因为在用这种方式引导,可以指定Linus内核需要的额外选项,免去了每次引导时都需要输入选项的不足。实际上呢,正如rEFInd page, 中所描述的,rEFInd 与 EFI stub loader的结合允许通过拖放方式升级内核,而不必编辑任何配置文件!
安装EFI Stub Loader
注意:这部分是关于编译内核的。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3.3.0 或者是更新的支持EFI stub loader的内核,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将内核以及它的初始RAM disk 复制到 ESP或是在ESP上的安装驱动(driver)(以便内核可以从EFI被读取)。但是,你必须知道如何运行(launch)内核,"Configuring and Using the EFI Stub
Loader."这里有简单介绍。
安装EFI stub loader 需要配置你的3.3.0内核 (或者更新的内核)并对其进行编译(也可以用适合的预配置好的内核),然后将内核安装到ESP(或某些EFI可以读取的分区)。如果在编译内核时不能独立完成,可以浏览下相关的网页,比如How to: Compile Linux Kernel
2.6 和 Compiling the Linux Kernel。如果你之前没有做该项工作,那就得从数千个选项中选出你所需要的选项。通用型的内核比较方便,因为它的选项可以适应几乎所有的计算机,这与版本提供者(distribution provideer)使用的相似。但是,你需要留意一两个内核配置选项:
CONFIG_EFI_STUB--- 该选项的位置在这里:accessible as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
-> EFI Runtime Service Support -> EFI Stub Support。这个选项是将EFI stub loader添加到内核的重要选项,如果想使用该功能就必须勾选它。
CONFIG_CMDLINE_BOOL 和 CONFIG_CMDLINE-----虽然第一个选项使第二个生效,但是我将他们看做一个选项。通过对命令行设置CONFIG_CMDLINE,需要在EFI外壳提示符键入或通过引导管理器传递,如果没有这个需要可以跳过此选项。如果想通过EFI引导管理器来运行内核,并且该引导管理器不允许将任意参数传递给你的boot loader, 比如EFI和rEFIt中功能不全的引导管理器,这时候这个选择就发挥作用了。如果你打算使用rEFInd或者其他的支持传递任意选项到boot loader 的引导管理器,就不再需要设置该选项了。
如下图:
内核编译完成后,需要用正常方式安装模块(键入make
modules_install)并且准备一个初始的RAM盘(使用 mkinitrd 或 mkinitramfs,
不同的distribution的操作细节会有差别)。将内核文件和初始的RAM盘复制到Linux /boot目录和ESP。例如,你可能会使用ESP上的EFI/linux子目录来存放这些文件。
配置和使用EFI Stub Loader
内核的stub loader 本身不需要配置,但是有时候,在从它里面建立选项的时候会需要。如果编译的内核stub loader没有这些选项的时候,你需要知道如何将选项传递给它,这可以在boot loader中的选项行中传递。此外,如果使用初始RAM盘了,就需要将初始RAM盘的名字也传递给它。在EFI shell输入后,会有如下生成的命令:
fs0:> bzImage.efi
root=/dev/sda4 ro initrd=\EFI\linux\initrd.img
这是个小例子,其中将内核命名为bzImage.efi,root Linux
filesystem在/dev/sda4,初始RAM盘是安装在了ESP EFI的/linux/initrd.img这个文件。 ro这个选项使Linux以只读方式挂载root filesystem。(这个是标准的;初始化脚本后来重新挂载filesystem read/write)。需要注意的是root=这个选项识别Linux root
filesystem, 使用Linux样式的向前倾的斜线(/)来分隔目录元素,与Linux root(/)filesystem相对; 但是,initrd= 使用的是EFI风格的反斜杠(\)用来识别初始的RAM盘,这与ESP's root相对。这很重要,因为不正确的 initrd=规范会使内核停止。较旧版本的EFIstub loader(3.3.0,至少是3.4.0)不会报错。再新一点的版本(比如3.6.0,或者3.5x内核)在不能读取它的initrd文件时 会报错。
EFI有自己的引导管理器,但是通常比较简单原始。然而,如果你的引导管理器可以让你选择boot loader, 或者是你愿意只从一个内核中引导,你可以在Linux通过 efibootmgr程序进行设置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行实现:
# efibootmgr -c
-d /dev/sda -p 1 -L "Arch Linux" -l '\EFI\arch\vmlinuz-arch.efi' -u
root=/dev/sda3 ro initrd=EFI/arch/initramfs-arch.img
该命令是使用指定的 –u后面的函数来让EFI引导 \EFI\arch\vmlinuz-arch.efi这个文件。理论上,如果使用/dev/sda1作为ESP,-d和-p这两个选项就没有必要了;这里将这两个选项加上,是以防你不是使用这样的ESP;此处根据实际情况作改动。 如果你的EFI执行/实施有个不错的启动菜单,你可以用多个命令(multiple commands)建立替代启动选项(alternative boot
options),比如引导不同的内核、多重版本(multiple
distributions)以及使用备用选项(using alternate options)。
如果你使用的是分开的(单独的;分开的;不同的;各自的)EFI引导管理程序,比如rEFInd 或 gummiboot,就可以通过浏览配置将必需的选项传递给内核。刚才提到过,rEFIt不可以。rEFIt和 rEFInd 可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将选项传递给EFI stub loader: 在主要的refind.conffile中写boot loader节定义;或者是依靠 refind_linux.conf这个文件的半自动查找方式,可以在目录中的 refind_linux.conf文件为所有的内核读取选项。任何一种方式都可将内核支持与rEFInd结合,这个结合在多引导环境中比较灵活并且相对来说容易维持。但是版本(distribution)脚本不支持rEFInd,所以不得不做一些手工维护。gummiboot 的每个主菜单选项都需要一个独立的配置文件,并且所有的版本(distribution)的维护脚本都不支持,需要手工维护。
理论上讲,在使用chainloader(而不是使用内核或linux选项)的GRUB Legacy或GRUB 2上运行编译好的支持EFI stub的Linux内核是完全有可能的。(但我还没试过)。如果你用常规的方式运行遇到硬件初始化的文件,那么使用chainloader就可能会方便一些,但是这一点我还不是非常确定。
ext2fs/ext3fs, ext4fs 以及ReiserFS的EFI驱动程序(drivers)是可用的,这另从Linux filesystem 加载支持EFI stub的Linux内核成为可能。尽管有时候你可能需要给内核重命名或使用.efi这个扩展名建立连接,但是该方法可以简化配置,因为你不必将内核复制到ESP。http://www.rodsbooks.com/refind/drivers.html 这里介绍EFI drivers的使用,并重点介绍配置rEFInd和加载EFI drivers。
维护Kernel's EFI Stub
Loader
因为目前大多数版本(distribution)都不支持内核的EFI stub loader,所以只能自己进行维护。将来,各个版本将有可能使用 efibootmgr或其他工具来帮助维护那些使用该方法的设备,再或者通过维护GRUB, rEFInd, 或 gummiboot的配置文件时支持Kernel's EFI Stub Loader。